Open Metric
Science, Fiction and Me

什么样的生活

最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疑惑。想想几年前,我来这里读书的时候,还是觉得只要有科研做就很好,那时候也很开心,觉得学习新的东西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也在业余时间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然而自从过了 candidacy exam 之后,整个人的状态变化很大,我不再做有趣的事情,也不再关心学习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变得很急躁,每个项目都想着要去做论文出来,同时缓慢的进度也使得自己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

我想我应该去寻找自己到底想要在科研中找到什么,或者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过现在想想,做科研真的像是一次朝圣的过程,并不是脚步往前,就会距离圣地更近。

在科研和学习这件事情上,我来到这个学校之前没有过一个导师,虽然也做过一些科研。因为我从一开始很自大,总是觉得自己理解事情的角度独一无二。读本科的时候同学这样评价我,觉得我能够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后来明白本科算个屁,因为本科解决了一些简单问题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真是井底之蛙。实际上也是每个人看待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并无伯仲。自大的后果就是,觉得自己不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关于不能够听从别人意见这件事情,其实高中老师就已经向我指出来了。高中物理老师曾经跟我说,我每次跟他讨论的时候,并没有在认真去理解他,而是时刻竖着耳朵去在他的话里面寻找漏洞,以用来反驳。这是真的。

摒弃对别人的偏见,是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在反思一些不愉快的讨论经历之后,我逐渐能够把自己放置在最普通的位置上,去理解别人的想法。1身边的人对我的评价也是觉得我变化很大,大概是变得不再傲慢了。然而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原来的时候我会很积极地去学习新的东西,那时候去争论是我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正确的讨论方式对学习很重要,后来的一些经验让我觉得用正确的心态讨论问题并且知道讨论的目标,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当然能够遇到一个可以讨论问题的人,也是人生之幸。

于是开始培养自己独自学习的能力。我从小到大,一直都不喜欢看书。内心浮躁,不能够真的安心去学习,原因是每次读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就无法进行下去。读本科的时候,有一次跟辅导员聊天,说道自己每每读到不能理解的地方就很难跨过去,总是会去在一个地方纠结。这个问题之所以在本科才会体现出来,我觉得应该是从高中那种刻板的教材到大学这种开放式以及内容更加密集的教材转变的结果。可能很多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类似的事情,我其实觉得自己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读书还是一如既往的慢和低效率。没有外界推动的时候,也还是不怎么爱读书。同时我发现了如果可以换成话题主导的学习方式,就会很高效,而且很积极。所以后来就会针对一个主题来学习,并且开始写总结笔记。2

到这一阶段,我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缓冲自己的一些缺点对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消除这些缺点。

之后就是科研阶段,兴趣非常散,做完一个小的项目就扔在一遍,并不会再去审视思考,把很多精力花费在无用的事情上,等等诸多问题,导致我并没有真的完成一篇文章,做了很多工作,都零零散散。用现在老板的话说,就是并没有走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我觉得这是对我非常正确的评价。

为什么要走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因为人生有限,PhD 时间有限,在木板上随机钻孔的行为是非常不明智的。

兴趣收敛,是我来到现在的学校之后做的事情。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时间有限,就只能选择性的学习和做事情。有效果么?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效果就是看起来我不是那么忙了,同时也能够完成应该做的事情,然而对于科研有积极影响么?我不知道,也许没有吧。

以前的时候总是觉得宇宙、时空这些东西才是有趣的课题,凝聚态太复杂了自己做不了。现在的我会觉得很多物理问题都很有趣,很多问题并不为大众所了解,但是其重要性完全不亚于所谓的宇宙演化。3

最近经历了一次心情的低估。刚刚完成上一个项目,但是下一个项目还没有进入到激动人心的阶段。一如既往地,女朋友给我分析的很透彻。我从她那里学到了归因这个事情。

首先要说,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这样的:

  1. 不聪明;
  2. 不勤奋;
  3. 兴趣广泛;
  4. 并不一定要留在科研这条路上;
  5. 将来如果自己能够作出什么成绩,很可能不是在自己的领域;
  6. 对自己未来没有什么期望。

所以每次我遇到挫折的事情,我的内心独白就是:

  1. 反正我不聪明,这个事情做不来也不怪我;
  2. 我也不勤奋,在这个事情上没有花费很多事情,做不出来也无所谓;
  3. 我在其它不是自己专业的事情上有很厉害的想法,自己领域的东西做不出来也无所谓;
  4. 反正做不好科研就做别的;
  5. 正如第三条所说,我志不在物理;
  6. 反正自己是个平凡的人,在没有教育的农村长大,父母没有文化更没钱,从小没有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反正我就这样平凡好了。

虽然写出来很搞笑,可是我心里真的是这样想的。这些想法作为一个对我失败的缓冲,可以让我能够看似坦然面对一些失败。可是这样的归因,反过来对我的人生影响非常大。我想最近的例子,就是当时申请学校,如果我真的认真准备 GRE 和托福,我真的不能去一个很好的学校么?是应该的,正如别人对我的评价,GRE+托福跟我的 GPA 太不相称了。为什么我就心甘情愿来了这里呢?而且来了之后还告诫自己说,来这样的学校也许可是适合自己发挥吧。因为当时考得不好,就用这些想法来安慰自己,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当然也可能当时只是想要逃离过去的生活以及没钱,可是这些不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么。

这样的归因,以及对自己的贬低,可以让自己很自然的去接受一些失败。然而这是错误的方法,之所以被我会使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人总是这样不是么?不小心就掉进来一个极小值的坑,却再也看不到那个真正的全局最小值。这样的一个错误的归因方法,使得不过我用了多少方法来缓冲或者利用自己的缺点,都不在有效。

所以我希望将来的我,能够真正的正确地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

  1. 我确实聪明,至少不笨;
  2. 我很勤奋,正常工作的时候,早十点到晚十点;
  3. 自己的行当做的好,才能够在其它行当有更好的想法4
  4. 在 PhD Candidate 这个位置上,就应该做好 PhD Candidate 应该做的事情;
  5. 没有什么平凡不平凡,自己的成长比功名利禄要更能够让自己满足。

所以我如果遇到挫折,我希望将来我能够思考做过的事情本身,而不是把责任推在自己不能或者不愿意改变或者引以为豪的事情上,这样做对于自己的成长毫无帮助,甚至会让自己一辈子蹲在舒适的极小值里面,不愿意看到人生更大的愿景。

我觉得我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或者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一个这样一个对我关心帮助,还会在我低落的时候用理性推我一把的人,这种对于人生的积极的影响,是我一生受益的。真的很美好。

  1. 同时我也对于人生有了新的感触,觉得整个社会才是真正的生命,就像盖亚一样,整个社会的智能才是人类前进的原因,而不是每个人的智能,一个合理设计的社会结构,比一些智能的个体更加重要。 ↩︎

  2. 这些笔记形式换了很多种,最新的是用 sphinx 来做成网页+PDF,也还一直在更新。 ↩︎

  3.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并没有真的去想过自己的这个变化,当文章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 ↩︎

  4. 我越来越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回想一下我能够有一些创新性的点子的时候,大多是因为自己做本职工作很成功很开心的时候。 ↩︎

By OctoMiao

Last updated